推进“双新”实践,聚焦单元教学——嘉定区初中物理教研活动
来源:交中洪德
发布时间:2025年03月27日

图片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和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、新教材的实施工作,嘉定区初中物理学科开展系列化“双新”培训,帮助教师落实新课程的理念,把握新教材编写逻辑,开展新教学进而达成“核心素养”目标。

2025年3月25日下午,以“关注真实问题解决的单元教学”为主题的初中物理“双新”培训在交大附中附属嘉定洪德中学顺利开展。本次活动由嘉定区初中物理教研员程献生老师主持,特邀普陀区初中物理教研员傅继芳老师指导,全区八年级物理教师参与学习。

图片

随后,傅老师以“浮力”单元为例,剖析了单元教学和课时活动的对应关系。先沿着从“课时”到“单元”的路径,从“教学策划——教学活动——教学评价”的板块对单元教学设计的各个流程做了详细阐释。

图片

图片

通过对比新、旧课标中“浮力”内容要求和新、旧教材中“浮力”单元的呈现方式,挖掘物理教学需体现“注重体验、经历过程、突出应用”特点,基于此进行单元教学设计。“浮力”单元是在第5章和第6章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,因此对于浮力的学习需要延续认识“力”的基本方式——方向、作用点、大小来展开。为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持续性和迁移性,对于浮力的大小研究需结合平衡力的相关知识进行的浮力的测量,并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归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,为后续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做好铺垫。傅老师用以上知识导图的形式剖析了本单元的教学任务,从物理核心素养的层面分析本单元的核心任务、撰写单元教学目标,用“了解我国造船技术的起源和发展”为大任务创建单元教学结构,设计单元教学活动。

图片


傅老师又从“单元”到“课时”视角,讲解了本单元的课时拆解、设计意图、前后逻辑等。例如“7.1浮力”这一节内容拆解为两课时,目的就是为学生运用旧知和学习新知做链接。第一课时解决“什么是浮力”和“如何测量浮力大小”这两个问题,引导学生充分探究,例如:运用三角尺、重垂线等器材判断物体在液体、气体中浮力的方向;引发学生关联旧知,例如:经历对漂浮、沉底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案的研讨,解决从二力平衡到三力平衡的难点突破。第二课时解决“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”的问题,让学生沿着“提出猜想——设计方案——证据与解释——应用”的探究步骤学习,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不断碰撞思维火花。“浮力”单元一系列的课时设计围绕单元核心任务一以贯之,这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推进“双新”理念提供设计指导,为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中构建知识、发展素养指明方向。

图片

图片

最后,程老师指出本次培训为“双新”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范例和理论支持,期望区内老师能够将培训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,深耕课堂,研思同行,为落实新课标要求、提升教学质量做出切实努力。